2020年12月18-19日,中國科學院學部“新工業·大融合——工業互聯網時代的創新與發展”科學與技術前沿論壇在杭州市召開。本次論壇由梅宏院士、黃維院士、丁漢院士、陳維江院士擔任論壇主席。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學者、企業界的科研精英近100人共同出席了此次論壇,約3.6萬人次觀看了論壇網絡直播。
本次論壇以“新工業·大融合——工業互聯網時代的創新與發展”為主題,以少量主題報告和分報告的形式介紹相關領域的研究熱點和關鍵科學問題,通過與會專家充分的交流探討,碰撞出思想火花,創新研發思路,探索學科前沿領域,對未來發展進行科學研判和預測,為促進工業互聯網核心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與我國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體系建立、以及促進工業互聯網相關學科體系建設與發展提供良好的思路和途徑。論壇開幕式由梅宏院士主持。
梅宏主持開幕式
杭州市委副書記、蕭山區委書記佟桂莉為大會致辭。她指出,蕭山作為全國百強區之一,近年來集聚了一批數字經濟領軍企業,多家研究院所相繼入駐,夯實了蕭山的工業互聯網基礎,創新經濟產業生態正在加速構建。她期待與會專家在此次論壇上暢所欲言、碰撞思想,共謀產業發展的愿景,也希望更多工業互聯網領域的科研成果在蕭山落地生根。
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蘇榮輝副局長在致辭中代表主辦方對與會專家、領導的支持表示感謝。他指出,此次論壇聚焦“工業互聯網”的創新與發展,是對國家戰略的積極響應;期待通過與會專家的深入交流和探討,更好地推動跨學科、跨領域的交叉融合發展,為科技服務國家創新發展等領域建言獻策。
隨著互聯網基礎設施的日趨完善,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使用,互聯網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聯網與各領域的融合發展具有廣闊前景和無限潛力。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是實現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基石。工業互聯網通過人、機、物的深度互聯,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鏈接,推動形成新的工業生產制造和服務體系,成為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依托、重要途徑和全新生態。本次論壇在國家制定并快速推進“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的戰略背景下,通過工業互聯網技術融合創新、產業融合發展、學科融合建設等核心議題的深入研討,協同政產學研各方資源,為工業互聯網的跨界融合與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提供助力,以期進一步發揮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
論壇主題報告主要圍繞工業互聯網與大數據、智能制造、電網互聯、“柔性電子+”、5G技術和助力產業發展等多方面開展,從多學科融合創新、學科前沿領域探索等視角入手,對當前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了系統評述和前瞻預測。與會院士和專家各抒己見,積極參與討論,認為智能制造技術對于顛覆傳統制造模式、催生新型生產組織方式和產業形態具有強大支撐作用;工業互聯網時代,作為制造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引擎,智能制造技術的發展創新是我國由“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跨越的必由之路。
論壇報告和參觀
本次論壇還圍繞“工業互聯網學科內涵”“工業互聯網發展方向”“工業互聯網行業應用”等主題開展了專題研討,同時采用圓桌對話和閉門會議等多種形式,圍繞工業互聯網前沿領域以及國內外發展現狀等問題展開討論,前瞻性地分析了工業互聯網時代,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宏觀需求與發展趨勢,并就該領域下階段的重點突破方向提供了建議。與會院士和專家圍繞論壇主題,同時結合自身研究領域,建議各類主體搶抓新興機遇領域,充分參與構建協同創新產業生態,共同支撐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以工業互聯網為網絡化平臺,推動工業制造向數字化、智能化全面轉型升級。
論壇圓桌對話
科學與技術前沿論壇是中科院學部設立的高層次學術平臺,著眼于科學技術前沿探索、系統評述和前瞻預測。本次論壇是“科學與技術前沿論壇”創辦以來的第114次學術活動,由中國科學院學部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學術與出版工作委員會、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科學部、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和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政府承辦,北京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國家電網公司、清華大學、東南大學、浙江省北大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中國科學》雜志社協辦。本次論壇為不同領域的院士專家搭建了學術思想碰撞的交流平臺,目的是促進相關學科和領域的進一步交叉融合發展。
論壇部分參會人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