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24日,中國科學院學部“新時代科技融合發展”科學與技術前沿論壇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質科研樓三樓學術報告廳舉行。本次論壇由包信和院士、陳和生院士、葛均波院士擔任論壇主席,近300名院士專家學者和師生共聚一堂,以“新時代科技融合發展”為主題,通過不同學科和領域之間的研討和交流,碰撞新思想、新認識,以期促進若干個新興科技領域的形成與發展。論壇開幕式由中國科大黨委常委、副校長羅喜勝教授主持。
“新時代科技融合發展”論壇開幕式會場
中國科大校長包信和院士首先致辭,介紹了本次論壇舉辦情況及參會特邀嘉賓。隨后,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副局長石兵、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交叉科學部常務副主任陳擁軍研究員分別致辭, 并對參加論壇的嘉賓、代表表示熱烈歡迎。
包信和院士
科學技術發展到當前階段,愈發凸顯出科技融合發展的重要性。科學研究中眾多重大科學問題的解決,依賴于先進表征工具等技術的發展,而技術研發領域所面臨的各種“卡脖子”問題,同時需要匯聚相關交叉學科的基礎研究成果,然而,在實際科學研究和技術研發過程中,由于各個學科和領域之間的界限壁壘和已有固定思維,相互之間的交流討論和交叉融合發展并未達到應有的效果。本次論壇圍繞化學學科展現出的交叉融合發展機遇,共同探討有望形成新的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范式的三個重要議題:材料科學與轉化醫學、人工智能與合成科學、原位表征科學與技術。
“材料科學與轉化醫學”議題由劉連新教授主持,葛均波院士、江雷院士、趙宇亮院士、陳學思院士、薛天教授分別就心血管器械創新的中國機遇和探索、仿生超浸潤體系——量子限域超流:能量轉化,化學反應與生物信息傳遞、納米藥物研究、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及其應用、實現哺乳動物裸眼紅外光感知和紅外圖像視覺能力做了專題報告。院士專家們在圓桌會議上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從臨床醫學技術需求出發,探討醫用材料的材質物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醫學功能性、材料與細胞的有機整合、自適應智能可控可變等方面,以期促進新一代臨床醫學材料科技的發展。
“材料科學與轉化醫學”報告
“人工智能與合成科學”議題由唐勇院士主持,蔣華良院士、鄂維南院士、羅毅教授、劉智攀教授、Leroy Cronin教授分別就基于人工智能的藥物研究、機器學習與分子模擬、機器學習在譜學中的應用、從機器學習計算模擬到人工智能化學、計算機化學合成(Chemputers as a Chemical Processing Unit)做了專題報告。院士專家們在人工智能與合成技術的交叉融合方面展開了深入研討,以期解決合成技術面臨的新問題。
“人工智能與合成科學”報告
“原位表征科學與技術”議題由俞書宏院士主持,Stewart Parker研究員、陳和生院士、杜江峰院士、田中群院士、封東來教授、包信和院士分別就催化劑的非彈性中子散射研究(Inelastic Neutron Scattering Studies of Catalysts)、中國散裂中子源和交叉前沿研究、量子計算與精密測量、納米尺度的分子振動光譜與成像技術的前沿、原位同步輻射技術在催化中的應用及挑戰與機遇、催化科學研究的機遇和挑戰做了專題報告,重點探討了原位表征技術與催化科學的交叉融合。
“原位表征科學與技術”報告
閉幕式上,包信和院士作了總結發言,并向參會嘉賓代表及工作人員表示衷心感謝。陳和生院士表示,通過本次論壇,希望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們能夠形成適當的合作機制,來推動相關領域的研究和發展。
論壇會場
本次論壇是“科學與技術前沿論壇”創辦以來的第109次學術活動,由中國科學院學部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學術與出版工作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化學部、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承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雜志社協辦。本次論壇為不同領域的院士專家搭建了學術思想碰撞的交流平臺,有望促進相關學科和領域的進一步交叉融合發展。
論壇部分參會人員